忍辱太子
佛教智慧小故事
歌手:周志宏
专辑:《佛教智慧小故事》

作词 : 杜青/岳立柱
作曲 : 纪华麟
【佛教智慧小故事】NO. 23. 忍辱太子
从前在中印度北波罗奈,有一位大国王,很贤明仁慈,以正法治国,国家平安富足。
国王的第一夫人,生了一个男孩,相貌庄严,天性柔和,丝毫没有瞋怒之心,国王便为其命名为「忍辱」。
忍辱太子一天一天的长大,聪敏仁慈,欢喜布施。朝中有六位大臣,奸诈好妒;对于太子的聪明和仁慈,非但不由衷讚佩,反而嫉妒在心,视之为心头大患!想尽办法要将他除去,却苦无机会。
有一天,国王生了一种病,情势非常危急。太子很著急,召集大臣来商议:「父王病重,良医也束手无策,应该如何是好?」六位大臣好不容易找到陷害太子的机会,便上前报告说:「臣向诸小国找寻药材,可是很不容易找。」
太子问:「是什麽特殊药材,这麽难找呢?「大臣说:」要想治疗国王的病,必须得到从不生气者的眼睛以及骨髓,配製成药,如此便可使国王恢复健康。可是我们找遍了所有地方,却找不到这样的人。」
太子听了大臣的报告,若有所思的说:「我从来没有生过气,似乎就是我最合适了。」大臣故意又说:「如果是太子才适合,那此事就难了。太子贵为王后,如此一来,岂不是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了吗?」
太子说:「只要能使父王恢复健康,纵然要我捨弃百千身,也在所不辞。何况这个身体,本是臭皮囊一个,早晚要毁坏;能为父王捨身,岂不更好?」
六位大臣听了暗中大喜,便顺太子意答:「那麽就依照太子的意思吧!」太子即回宫中,向母后作礼诀别:「母亲啊!为了医治父王的病,您孩儿的这个身体,将要捨身作为药材,希望母亲不要忧伤不捨。」太后听了此言,心裡悲痛异常!
太子又言:「父王的病,眼看已经命在须臾,不可再耽搁了。」便与众人告别。群臣忍痛请来御医,将太子脊骨割断,取出骨髓;再将双目挖出,用来捣成药,奉呈国王服用。
国王吃了药,病果真很快就复元。国王很欢喜的问群臣说:「你们用什麽仙丹妙药,竟然有办法将我这怪病给治好呢?」
大臣们支支吾吾,没人说得出口,最后才在国王的逼问下说出实情。国王闻言,悲痛欲绝!忙问太子何在?众臣回报:「因为身体过份损伤,已经命绝身亡了。」国王哀嚎痛哭,命令众臣取来上等栴檀木,为太子举行火化;所得身骨,聚集七宝,起塔供养。
这个故事记载于《佛报恩经》。太子行菩萨道,誓愿捨千身,以成就道业。宁捨生命,以救父王之病,正是菩萨道精神的最高表现。
修行人的忍辱功夫表现在哪裡呢?正像故事中的六位大臣,他们想尽办法陷害太子;而忍辱太子非但不瞋不恨,反而依著他们的阴谋,成就了道业。从世俗眼光看:六位大臣实在是太子多生以来的冤家仇人;从佛眼看:六大臣却是帮助太子完成圣果的善知识啊!
我们是不是也常受到刁难和挑剔,因而沮丧、怨恨呢?有时候,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似乎存心与我们过不去的人,往往愈与他斗,愈弄得两败俱伤,更增怀恨,终至不可收拾。
如果再次遇到这种情形,何妨想一想忍辱太子的故事。表面上的冤家仇人,未必真的是对你有害,非除之而后快不可;也许,他正是菩萨化身来考验自己功夫的深浅;也许没有经过这样子的历练,我们永远超越不了自己无形的围牆,永远没有办法往前再进一步。
所以,想一想:有时候面对这样子化身在我们面前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心存感激,无限感恩呢?倘若真的是冤家仇人,我们待之以感恩感激的心,还会有什麽仇恨延续得下去呢?
更多>> 周志宏的热门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