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
王更新
专辑:
《明朝那些事儿》 等待已久的北军在张玉,谭渊,朱能的带领下对耿炳文的南军发动了猛烈进攻,
这些经常与蒙古人打交道的北军战斗力自然远远胜过了疏于战阵的南军.
在他们的攻击下,南军败相初现,
而阵中的耿炳文又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游击队员朱棣已经绕到了他的背后发动进攻.
这下算是完蛋了.
两下夹击之下,耿炳文再也抵挡不住,他带领部队退到了滹沱河东,
但北军大将朱能却紧追不舍,
耿炳文定下心来仔细观察敌情时,
他惊奇地发现,紧追自己数万大军的朱能居然只带了三十来个人.
几十个人就敢追逐数万大军!实在太欺负人了.
耿炳文立刻命令停止撤退,重新列队,
他要看看这些人是不是真的刀枪不入.
朱能发现南军停止了撤退,并列好队伍准备迎战,
他明白,南军为了军人起码的荣誉,要拼命了.
穷寇莫追,如果识时务的话,似乎应该撤走了,
但朱能很明显是一个不要命的人,不要命的人不惧怕敢拼命的人,
他不但没有停止追击,反而加快了速度,
带领剩下的几十人冒死冲进敌阵!
事实证明,人只要不怕死,是什么奇迹都可能创造的.
耿炳文的南军本来已是败军,被朱能这么一冲,居然又一次崩溃.
弃甲投降者三千余人.
耿炳文再也没有自信了,他率领剩下的士兵退进了真定城.
在城池里他才能发挥自己的强项.
北军大胜,他们接着攻击城池,
但耿炳文又一次证明了他能够被选中活下来实在不是偶然的事情,
当年的张士诚我都不怕,还怕你们这些人么?
北军连续攻击了三天,耿炳文就凭着这些残兵坚守真定,
使得北军毫无进展,
如果这些进攻者知道耿炳文坚守城池时间的最高纪录,只怕会晕过去.
但是无论如何,耿炳文十分清楚,自己输了,输得心服口服.
他似乎从朱棣的身上看到了李文忠的影子.
朱棣,你赢了,你已经超越了其他人,成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
而我已经被淘汰了,我不是你的对手.
当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后,朱允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终于慌了,此时黄子澄又出了一个馊主意,
他提议由李景隆担任主帅.关键时刻,齐泰坚决反对这一提议,
但遗憾的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
黄子澄又一次误判了形势,一个人做一件蠢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直做蠢事.只要回顾一下此人以往提出的各种天才意见,
就会发现他确实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任务.
如果此人后来不是尽忠而死,恐怕逃脱不了燕王间谍的嫌疑,
纨绔子弟李景隆就成为了新的统帅,
这次他的兵力达到了五十万,他带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的开赴战场,
一同带走的还有朱允炆获胜的希望.
朱棣正在自己的大营里发愁,
耿炳文确实是老狐狸,知道自己不能久战,便坚守不出,
这一招使得朱棣焦急无比却又无法可施,
时间对于耿炳文来说并不重要,
他大可每天喝喝茶,浇浇花打发时间,
但对于朱棣来说,时间比黄金还要宝贵,
因为朱棣是一个造反者,
造反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归入假冒伪劣产品之列,
这种东西在乱世可能还很有市场,
但现在是太平天下,对政府不满的人并不多,
要想找闹事的人实在并不容易,
万一哪一天这些人不想造反了改当良民,
把自己一个人丢下当光杆司令,那可就不妙了,
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也就在此时,他的情报人员告诉他,
耿炳文被撤换,由李景隆接任指挥职务,
朱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什么来什么,
他跳了起来,兴高采烈的发表了一番演讲,
如果要给这个演讲取个名字的话,
可以命名为<论李景隆是军事白痴及其失败之必然性>,
演讲共有五点,这里就不列举了,总之推出的结论就是李景隆必败!
一个统帅刚走马上任,还未打一仗,居然会让对方主帅高兴的手舞足蹈!
悲哀!李景隆,我真为你感到悲哀!
无论李景隆在朱棣的眼中是多么的无能,但他毕竟有五十万军队,
朱棣可以瞧不起李景隆,但不能瞧不起那些士兵,
在短暂的高兴后,他又陷入了沉思,
以自己目前的兵力如要硬拚,胜算并不大,
而对方的后勤补给能力要远远胜过自己,拚消耗也并不是理想的方法,
只有积聚力量给对方一个致命的打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虽然士兵们战斗力强,但数量并不多,
并且还要派人防守北平附近的大片根据地,
总不能找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老百姓去打仗吧,
可是目前能够召集的有战斗力的士兵就这么多了,还有什么力量可以借助呢?
只有那个人了,只能借助他的力量才能确保获得胜利,没有其他办法!
但这件事情必须要仔细策划,亲自执行,因为别人是对付不了那个人的,
朱棣把防守北平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长子朱高炽,
并郑重地告诉他:“我把城池交给你,你一定要守住,
待我大军归来之日即是全胜之时!”
身有残疾的朱高炽还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用如此严肃的语气和自己说话,
他隐约的感到,一场严峻的考验即将到来,
朱高炽的感觉没有错,
这一战不但将决定朱棣的命运,也将影响他自己未来的人生,
朱棣一向眼界甚高,
在众多藩王中,他瞧得起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而宁王绝对是其中的一个,
时有人评价诸王,有“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之语,
以燕王如此狡猾之辈,竟然还有宁王善谋之语,可见此人确实厉害,
而在朱棣看来,宁王最厉害的就是他手下的那支特殊武装——朵颜三卫,
这是一支朱棣做梦都想得到的部队,也是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但这些部队已经明令归宁王指挥,
想要染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解决宁王,
在这场削藩的斗争中,宁王也未能幸免,
建文帝对这个能征善战的叔叔并不放心,
在对燕王动手的同时,也把手伸向了宁王,
而宁王显然没有朱棣那样的反抗精神,
他虽然不愿意服从,却也没有反叛的企图,
不过在他的内心确实存在着兔死狐悲的复杂情感,
朱棣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他率领自己的军队到达了宁王的属地,引起了宁王的警觉,
虽然自己目前境况不得意,但还是不想做反贼的,
他命令自己的军队做好准备,如有意外,就让这位善战的燕王受点教训,
可是朱棣的行为让他大吃一惊,
这位王兄把军队部署在城外,单枪匹马进了城,宁王这才接见了他,
一见面,朱棣就摆出了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痛斥建文帝对他的迫害,
并表示自己已经无处可去,
只好来找兄弟当中间人向朝廷求情,赦免自己,顺便在这里混吃混喝,
宁王终于摸清了朱棣的来意,他欣然答应了朱棣的要求,
在他看来,这位一向号称藩王中最强的人也不过是个软蛋,
靖难靖到一半就准备投降了,信自然会写,
但朝廷是否饶恕他那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此时一副可怜相的朱棣小心翼翼的提出了另一个要求,
自己的部下都在城外,多有不便,能否允许手下部分官吏进城,
也好安排相关事宜,当然大批军队是不会入城的,
宁王本来有些犹豫,但在得到军队不进入城内的保证后,也就同意了,
他相信一群不带武器的人翻不起滔天巨浪,
朱棣严格遵守了规定,没有派大批军队入城,
但他派入城中的人却带着另一样威力巨大的武器——金钱,
朱棣就在宁王的地盘呆了下来,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和是与宁王谈天,
他并没有劝说宁王参加自己的队伍,
也没有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
这样的客人自然是受宁王欢迎的,
但意思意思也就够了,
宁王无时无刻都在提醒自己,眼前的这个人毕竟是反贼,
还是早点礼送出门的好,
还没等他表达出这个意思,朱棣自己就主动提出来了,
他表示在此地已经待得太久了,希望回去,
宁王大喜过望,这个瘟神终于要开路了,
他十分高兴,表示要亲自去送行,
送行的仪式在郊外举行,无论真情假意,自然也有一番依依话别,
宁王此时也有些愧疚,遗憾的对朱棣说:
“可惜我没有能够帮上老兄什么啊,”
朱棣笑了,他一把拉住宁王,说道:
“既然如此,老兄和我一起去靖难如何?”
这就不是客气话了,宁王立刻正色说道:
“如大哥需要什么可以直说,靖难之事就不要开玩笑了,”
朱棣看着他的眼睛,认真的摇了摇头
“我确实需要你,不但需要你,
还需要你的朵颜三卫和你所有的一切,你跟我一起走吧,”
宁王终于明白朱棣的目的了,但他是不会轻易认输的
“难道你认为在我管辖的地方可以任你胡来吗?”
“我明白,”朱棣又笑了,“所以才让你到郊外来送我,”
朱棣一声令下,早已布好的伏兵一起杀出,
宁王也想动手,却发现自己的手下已经不听使唤,
原来那些见钱眼开的朵颜三卫首领已经被朱棣派进城的人买通,
变成了朱棣的人,霎那间,朱棣从客人变成了主人,
除了大将朱鉴奋力抵抗战死外,其他的人早已放下了武器,
人真是靠不住啊,
以善谋著称的宁王就这样被另一个善谋的人挟持,一同踏上了靖难之路,
他郁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目前这个环境中,他只能屈服,
而他的这种态度也让朱棣十分满意,
最后把他和他的子孙安置到了江西,也算给了他一个好的结局,
当然朱棣绝不会想到,
一百年后,这位宁王的子孙也会依葫芦画瓢,去造他后代的反,
这真是应了那句名言: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就在朱棣在宁王处筹划阴谋时,北平也遭到了攻击,
李景隆果然如朱棣所料,亲自带领五十万南军围攻北平,
他在北平九门都修筑了堡垒,并派兵攻击通州,
同时他还在郑坝村设置了九座大营,作为进攻的依托,
一切准备停当后,他对北平发动了进攻,
此时驻守北平的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
朱高炽是一个身有残疾的人,
根据史料分析,他可能在小的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之类的病,
行动不方便,出入都要人搀扶,
在很多人眼里,他只是一个废人,
但朱棣却十分了解这个外柔内刚的儿子,
他相信这个瘸子的内心远比其外表坚强得多,
而他这次将防守北平的任务交给朱高炽,也正说明了对这个儿子的信任,
但信任是一回事,守不守得住又是一回事,
事实证明,五十万人攻城绝不是开玩笑的,
南军使用大量火炮配合攻城,几十万人像蚂蚁一样往城墙上爬,
城内守军虽然有思想准备,但还是被如此大的阵势吓坏了,
正是这一愣神的功夫,战局出现了变化,
顺城门的守军由于准备不足,大部溃散,
南军找准机会,猛攻此门,眼看就要攻破,
大将梁明赶到,整顿了部队加入防守,
而更让人称奇的是,城内的一群妇女也发挥不爱红妆爱武装的精神,
使用特殊武器——板砖和瓦片攻击攻城部队,
这样看来,板砖拍人之说也算历史悠久,古已有之,
当然这种攻击行为有多大作用倒很难说,
但是起码它鼓舞了守城士兵的士气,帮助他们抵挡住了这次进攻,
经过激战,围攻顺城门的部队被击退,北平暂时保住了,
朱高炽的思维远比他的行为要迅速的多,
他明白这样下去,北平迟早是不保的,
要想守到父亲回来,必须想别的方法,
于是他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此时的李景隆看着这座摇摇欲坠的北平城,心中十分得意,
他是李文忠的儿子,且生得相貌堂堂,
但一直都有人说他不过是个纨绔子弟,没有多大本事,
当然纨绔子弟从来都不会承认自己纨绔的,他一直在找机会证明自己,
这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相信只要攻下北平,击败朱棣,就能从父亲的阴影中走出来,
让所有的人都承认自己!
事实证明,打仗似乎并不难,眼前的这座城市已经坚守不了多久了,
孤城一座还能玩出什么花招,胜利入城的日子不远了,
然而夜晚来临时,战局却出现了他所想不到的变化,
城内的北军居然越城而出,分成小队,主动对城外大军发动了偷袭进攻!
南军万没料到城内的孤军竟然还敢主动出击,一时间大乱,
为了确保安全,李景隆下令退后十里扎营,
都督瞿能就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他从纷乱的战局中发现了战机,
他准确的判断出北军的夜袭只是掩人耳目,争取时间,
看似混乱的时候正是破城的最好时机!
他仔细观察了城池的防守情况后,认准了张掖门是最弱的一环,
率领着自己的数千人猛攻此门,
情况确实如他所料,北军确实是虚张声势!
在他的攻击下张掖门的守军纷纷溃退,
眼看城门就要被攻破,李景隆却干出了一件为人不耻的事情,
李景隆果然不负其军事白痴的声名,
没有辜负朱棣对他突发性弱智的期望,
眼看着城门就要攻破,却立刻下令停止攻击,
原因很简单,他不想被人把功劳抢走(景隆忌之),
有李景隆这样的上司,就是神仙也没有办法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