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014
明朝那些事儿
歌手:王更新
专辑:《明朝那些事儿》

洪武三年(1670)二月,四路大军同时出发,
一时之间,军报纷纷传到王保保处,战局乱成一片,
二十五日,王保保得到消息,金朝兴攻克东胜州。
三月二十三日,他又得知,汪兴祖攻克朔州。
而李文忠已经出居庸关,正在他手忙脚乱之时,真正的敌人已经靠近。
三月二十九日,徐达率师进抵定西。
王保保已经退无可退,只能决一死战了。
定西的沈儿峪即将成为决战的战场。
元军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堕入云里雾里。
徐达的十万人到达后,并没有任何作战的表示,
相反,他的军队第一个行动是去找木头,修房子和营寨,
元军大惑不解,难道他们想在这里常住?
统帅王保保却明白徐达的用意,他不住的感叹,
徐达真是深通兵法之人,
王保保守住定西沈儿峪的目的就是为了诱敌攻坚,
并伺机反攻,然而徐达不上他的当,先扎稳阵脚,慢慢对付他。
这个人真是不容易对付啊。
更让他郁闷的是,明军三月二十九日到达,
却不急于出战,只是用小股部队试探,
让元军烦恼不已。而到了四月五日,情况出现了恶化。
徐达将士兵分成三班倒,
不断派士兵到王保保兵营放火,袭击,
如果不搞这些,他们也没有闲着,
就在元军营帐前敲锣打鼓,还有吊嗓子的,
甚有开场唱戏的苗头,元兵又累又饿,不得休息。
逼急了,想要进攻,又碍于敌方营垒坚固,只能看着干着急。
王保保再也坐不住了,他明白,
这样下去,军队不被打垮,也被闹垮了,他不得不出击了。
六日,王保保通过当地人的指引,
找到了一条小路,可以抄明军的侧翼,
他派遣了一千精兵对明军发动了突然袭击,
明军万没有想到元军会突然出现,阵势大乱,
左军大将惊慌失措,脱离了指挥位置,
元军得以攻入内营,眼看明军就要大乱,
此时徐达在中军帐内听到外面大乱,
他没有像左军大将一样惊慌失措,而是静听动静,
并依靠他的军事直觉判断出这不过是小股部队的偷袭,
于是他骑马赶往侧翼,并亲自持剑督战,
士兵们看到他的身影,顿时士气大震,将元军击溃。
在危急时刻判断出敌情,并能够及时应对,
是一个将领最重要的素质,徐达不愧名将之威名。
偷袭之后,王保保以为明军会收敛一点,
没有想到刚收兵回营,明军又开始开台唱戏了,
这下子王保保也没有办法了,他晚上也睡不着,
只有苦笑着看着对面尽情表演的明军。
其实他也烦恼不了多久了,因为明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他们即将采取行动。
四月七日夜里,明军突然停止了以往的喧嚣,
元军大喜,纷纷开始休息,虽然他们心里也知道,
明军的这次安静并不寻常,
但长期不能睡觉的痛苦实在让他们无法忍受。于是个个倒头就睡。
徐达这么长时间的等待,就是为了今晚!
他十分清楚,今晚是最好的时机,也是唯一的机会。
王保保占有地利,而且有十万之众,
自己远道而来,粮草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击败对方,
最后的失败者就会是自己。
就在元兵熟睡时,徐达以中央突破战法,
偷袭元军中军,元军实在过于疲倦,
甚至有的士兵听到了喊声,也无力起身,
乖乖的做了俘虏。明军在徐达的带领下,
以雷霆万钧之势,全歼元军,十万大军就此崩溃。
此时王保保正在中军营休息,事实证明,
他在逃跑方面是很有点天赋的,这位仁兄在大乱之中,
反应仍然十分敏捷,抢过了马,
还顺道带上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向北方逃去。
一片混乱之中,尚能如此周全,不服不行啊。
此战明军大败元军,
生擒元剡王、元济王及文武大臣一千九百余人,
蒙古士兵八万四千余人(可怕的数字)。
王保保又一次全军覆没,
这一次,他连十八个侍卫都没有,
只带着老婆孩子逃到了黄河边,想起惨况,唯有抱头痛哭。
很多史书写到这里就没有了,这是不太符合逻辑的,
因为王保保没有长翅膀,也没有摩托车,
不可能飞过黄河,所以就在这里丢下王保保也是不太厚道的。
其实如果考察历史中的很多细节,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
仔细分析王保保过黄河的经历,我们就会发现,
平时多学几种技术是多么的重要。
王保保到了黄河边后,没有渡河的船只,
但名将是不会被难倒的,他不知去哪里找来了根木头,
让他的老婆孩子趴在上头,
全家老小就抱着这根木头过了河。
可以看出,王保保一定很擅长游泳,
另外他应该还有一定操纵船只的能力,定西在甘肃境内,
是黄河上游,此地水流湍急,
划船也不一定能横渡,而他抱着木头就能过黄河,
实在是一种本事。这真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啊。
王保保上岸后,望着对岸的景色,
悲痛欲绝,在不久之前,他还有一支庞大的军队,
现在却只剩下了自己和老婆孩子。
十万大军,毁于一旦!
徐达你等着,事情还没有完,我还有机会的。
向对岸遥拜后,他骑上马向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奔去,
在那里他还能够东山再起。
在王保保溃败的同时,李文忠正在帮元顺帝搬家,
他自出居庸关以后,
连续击败阻挡他的元太尉蛮子(不是外号)、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刺(名字比较长),
并再次攻克开平,五月二十一日,他到达了元顺帝的老巢应昌。
元顺帝确实是个可怜的人,
自洪武二年(1369)被迫搬家后,
在应昌只住了几个月,就死掉了,
他这个皇帝当真是相当窝囊。
可是追悼会还没来得及开,老相识李文忠又一次不请自来,
此时的元朝倒是相当硬气,想要固守。
李文忠丝毫不客气,既然你不肯自己搬,那就只有帮你了。
他攻城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攻下应昌只用了一天,
蒙古骑兵素来以速度快,机动性强闻名,
但面对李文忠这样的进攻速度,他们也只有瞠目结舌了。
由于没有想到李文忠如此厉害,
城里的王公贵族们都没来得及跑,
元顺帝的老婆们全部被俘,王公大臣们全部被抓,
其中还包括元顺帝的孙子买的里八刺。
唯一跑掉的是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
也就是后来的元昭宗。他跑到了和林,
和王保保会合,这对难兄难弟抱头痛哭,立志报仇雪恨。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疑问,
为什么王保保如此惨败,还要称呼他为名将呢,
这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名将是什么样的人。
如同前面所说,我们会对历史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进行分析,
当然了,还是用我的方式。
很多人都羡慕名将的风采,
也很想体会一下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
很多军事迷都恨自己没有出生在金戈铁马的年代。
但实际情况是,历史上的名将毕竟只是少数,
大多数的都是类似三国志游戏里面的小兵,
上阵不久就被杀死。而且名将绝不是那么容易炼成的。
在下就此谈一下看法,
因为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后来的明朝大将们的成长过程和经历及明朝军事制度的一些问题。
在成为名将的道路上,我们要经历六个坎坷,
让我们以六个年级来标明他们,只有战胜眼前的坎坷,
才能升入下一个年级。
当然,有些天才同学不需要经过这六个年级,
生下来就会打仗,也是有的,不过极少,我们可以忽略。
好了,名将学校开学了,
第一个年级要学习的是军事理论。
所有想成为名将的人,必须要学习一些经典的理论知识,
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等,
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你才能跨入下一个年级,
但这个年纪有一个很特殊的规定,
因为有些同学家里穷,买不起书本,
所以他们只能在实战中去学习这些理论。
他们之中的优秀代表就是李云龙同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实在没有说错的,
这些在实战中学习理论的同学将可以跳过第二个程序,直接进入第三个程序。
我们还是和大多数同学一起,
来看看第二个年级要学习些什么,
第二个年级学习的内容是实战。
这是极为重要的,那些理论中学习的优秀者如果不能过这一关,
他们就将被授予一个光荣的称号——纸上谈兵,
这个称号的第一个获得者是赵括同学,授予者是二年级的年级主任赵奢。
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实战如此重要,
这是因为虽然军事理论都是高年级的学长们经验总结,
但由于他们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情况和现状是不完全一样的,
在实战中,如果照搬是要吃大亏的。
赵括同学就是没有学好,才不能毕业的。
作为一个学员,想成为名将,一般都是从小兵干起,
当然除了高干子弟外,比如赵括同学,
由于年级主任赵奢是他父亲,所以他一开始就是大将,这是不妥当的。
因为只有战场才能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名将,
他必须亲手持刀去追击敌人,见识战场的惨烈,
明白人被刀砍是要死的,
了解你不杀我,我就杀你这条战场上永不过时的真理,
知道所谓打仗就是以性命相搏,他们才会明白什么是战场,什么是实战。
大多数学员会在这一关被淘汰,他们会改行,
一生当一个军事票友,这对他们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而留存下来的那些学员,在残酷的实战中逐渐了解了战争的规律,
开始真正走上名将之路。
好了,我们带领剩下的学员来到三年级,三年级要学习的是冷酷。
成为一个名将,就必须和仁慈、温和之类的名词说再见,
他必须心如铁石,冷酷无情,
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以仁出名的儒将,
但请大家注意,他们的仁是对士兵和老百姓而言的,
对敌人他们比谁都冷酷。
所谓仁不带兵,义不行贾,冷酷不是残忍,
比如你的一个很好的朋友触犯了军纪,
但你为了执行军纪,一定要杀了他,
只有这样,你才能控制军队,
即使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
甚至是你的亲人,你也要这样做。
这才是真正的冷酷!
学员们将在战场上学会冷酷,
他们可能都是善良的年轻人,
平时从不与人争吵,但当他们走上战场,
亲眼看到自己的同乡和战友被敌人杀死,
或者身负重伤在地上痛苦的呻吟,
他们会被愤怒和痛苦所鼓动,毫不留情的杀死一切与自己敌对的人,
从杀鸡都怕见血到敌人的脑浆和鲜血溅到身上浑然不知,
从温文尔雅到冷酷无情,他们在残酷的环境中毕业了,
将进入四年级的学习,
他们离成为名将越来越近。
四年级要学习的是理智,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作为普通人,生活中会被许多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绪,
比如买彩票中个二等奖几百块,你也会高兴半天,
要是炒股票赚了大钱,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如果你玩的游戏是以人命为赌注呢?你会有何反应。
当你在极度紧张的环境中与敌人僵持了很长时间,
突然敌人退却了,你能遏制住心中的激动,
先判断形势再去追击吗?当你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
全军即将崩溃时,你能及时冷静下来,发现敌人的弱点吗?
是的,这太难了,我们都是凡人,
都有感情,容易激动,
而我们的学员们就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
在任何时候都不被感情左右,就如同赛车一样,
赛车是一项激情四射的运动,然而车手却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
这就是四年级学员要做到的,
能过这一关的人,已经很少了,
剩下的精英们,我们继续前进!
五年级是最重要的一个年级,在这个年级里,学员们要学习的是判断。
这是名将的重要特征,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据,
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断。
你要明白的是,你所掌握的是无数士兵的生命,
而所有的人都等着你拿注意。
小兵只管打仗,遇到问题,
他会问伍长,伍长会问百户,
百户会问千户,千户问指挥,
你就是指挥,你还能去问谁?!
在士兵的眼中,你就是上帝,
就是主宰世界的神!他们能否活下来就看你的了!
兵法之所以奇妙,关键在于一个变字,
所谓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战场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决断只在一线之间,
进攻还是防守,前进还是退却,都要你拿注意,
在你身边也许有一大群参谋,
但他们往往并不站在真理一边,决断的还是你。
如果参谋比你高明,为什么要你当主帅?!
如果你能从那变化莫测的世界中,发现其中的奥妙,
并就此做出正确的决断,那么恭喜你,
你已经具备了名将最主要的素质。
但是还有一关是你必须通过的,
只有过了这一关,你才是真正的名将。
现在我们来到最后一个年级,这个年级我们要学习的是坚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
所谓胜败兵家常事,不过安慰自己而已,
打了败仗,死几万人,你能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吗,
你怎么去面对那些士兵的家人,
怎么有脸去见将指挥权交给你的上级?
那是几万人命,不是几万只鸡!
然而你的选择只能是坚强,
即使你屡战屡败,但必须屡败屡战!
我们可以想象,当你数次败在同一个人手下时,
你会畏惧这个人,所谓的恐某症就是这么来的,
即使你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
不能战胜自己的软弱,还是不能成为名将的。
而那些最优秀的人能够从失败中爬起来,
去挑战那个多次战胜自己的人,这才是坚强!
当你具备了以上所有条件后,你就成为了真正的名将,
但还有一点,是你必须具备的,那就是运气。
说起来似乎有点滑稽,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没准就在你万事俱备,准备大展身手时,
一支冷箭射来,就此死掉,那才是比窦娥还冤,
你的一切抱负和能力都无法展现了。
战史上只会这样记载,某年某月某日,
某某人在战场上被不知名小兵射死,其人具体情况不详。
所以名将之路是一条艰苦的道路,
非大智大勇,大吉大利之人不能为。
就拿明朝来说,无论是徐达、常遇春、王保保还是后来的戚继光、袁崇焕都是这样的名将,
他们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们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成长经历而骄傲和自豪。
所以当不成名将的各位学员,你们完全不必为此而悲伤失望,
因为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干的,甚至可以说,不是人能干的,
诸位普通学员,还是回去做老百姓吧,那才是快乐的生活。
更多>> 王更新的热门歌曲